"医盟の寵物語"季刊,由獸醫師團隊提供給大眾的專業訊息!

2010年年終,"汪喵の健診室"交棒了!由"台北市獸醫師公會"交給"中華獸醫師聯盟協會"專業又有愛心的獸醫師群與"猫支國‧犬支域"國民-葵之華創作工作室共同製作,狂愛動物的我們延續愛動物的心,共同建立一個汪喵與人的大同國度!紙本現在擴及全台的寵物用品店供民眾免費索取。內容簡介與電子刊索取請按

一生大事,皮毛問題!-症狀篇

臺北市 松山區 崇安動物醫院 曹國卿 院長


我們愛乾淨會理毛,但是常常舔同一個地方就有問題了!

脫毛
每年春秋是貓狗換毛的季節,正常的換毛特徵是掉毛量雖然大,全身的毛感覺上並沒有減少的現象,也不會看到牠特別去抓、舔或咬身體某些部位。身上不會發出明顯味道,也觀察不到異常的皮屑、結痂、發炎或腫塊。

有問題的脫毛,最明顯的就是身體某些部位掉毛比其他部位嚴重,甚至有可能毛剩下稀稀疏疏,一眼就見到皮膚。整體的看,就會呈現毛量分佈不均勻的現象。脫毛可能東一塊西一塊,也可能有對稱性(如腹部左右兩邊)。請觀察剛開始脫毛的位置,逐漸擴散的部位,和何時開始、持續了多久,能提供醫師作為診斷參考喔!

抓癢
正常情況下,狗狗通常會把注意力放在周遭環境,並不會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。貓咪則會做全身大面積而均勻的清潔,不會侷限某特定部位。因此,若經常見到寶貝密集地”處理”身體某部位,就要懷疑那個部位可能發生了某些狀況,如痛、癢、發炎等不適,才會導致牠們不斷想去”處理”。
     
方式則有幾種,臉部不舒服,可能用後腳抓、或找物體摩擦臉頰;眼睛及眼睛周圍不適,常會用前腳撥弄眼睛;耳朵內外側或耳道內不適,則會經常甩頭、或用後腳拍抓耳朵;身軀和四肢、尾部不適,則會回頭舔、咬或用後腳搔抓;背部咬不到也抓不到的地方,甚至可以見到寶貝翻過身來,肚子朝上,用背部摩擦地面,企圖止癢或想去除不適的感覺。


異味
常聽到某些主人說:「才剛幫牠洗完澡,沒兩三天就又開始有味道了。」這時應該要帶牠去給醫生檢查了。正常情況下,即使一兩週沒有洗澡,身上也不該發出明顯味道的。而會發出異味的部位,通常有五處:    

口腔  牙結石累積到一定程度或已有齒齦炎、牙周病、腎臟病等病變,開口就會發出口臭。

臉部  鼻淚管阻塞,會在眼內角下方臉頰留下深褐色淚痕,引發細菌或黴菌感染時,會發出異味。

耳道  當細菌、黴菌、耳疥癬蟲感染或過敏時,耳道內會因為發炎及各類型分泌物增加而發出明顯異味。

皮膚  細菌、黴菌、體疥癬蟲、毛囊蟲及過敏性皮膚炎等感染導致的皮膚病,異味最為明顯。若隨著治療,皮膚病逐漸改善,則異味也會隨著轉淡。

肛門  在貓狗肛門內左下方和右下方皮下組織間,各有一個囊狀腺體,叫做肛門腺。平時會分泌液狀至濃稠狀、氣味濃烈的淺褐色分泌物,若遇到緊張狀況,肛門收縮而擠出分泌物,則暫時會有一陣強烈的異味,屬於正常。而若肛門腺堵塞腫脹或發炎引起不適,則可見到寶貝以坐姿、摩擦肛門前進的怪動作。此時則要帶牠給醫生處理,以免狀況加劇,嚴重時會波及周圍皮下組織和表皮,導致由裡到外的破皮出血及感染。
有皮屑被發現了嗎?冏!!!
我們黑毛的最容易被抓到!


皮屑
就像我們的頭皮屑一樣,貓狗身上出現和頭皮屑類似的屑屑是不正常的,叫做皮脂漏,表示皮膚過度分泌油脂。通常為伴隨不同種類的皮膚病(如黴菌感染、過敏性皮膚炎等)而起的併發症,需連同主要的皮膚病一起治療才會得到改善。

紅腫發炎
許多皮膚問題都會伴隨紅腫發炎。從表面簡單的傷口(咬傷、割傷、擦傷等)、細菌性的急性濕疹、伴隨黴菌的二次性細菌感染、過敏,到深層的膿皮症、蜂窩性組織炎,甚至惡性腫瘤(伴隨類似傷口樣的發炎、出血、滲出液而且久不癒合的不規則腫塊,隨時間慢慢擴大),需留意病變的進展和持續的時間,提供醫師作為診斷參考。

皮膚厚度改變
無論貓咪或小中大型狗狗,皮膚都各有一定的厚度和彈性,平時輕輕提起牠的皮膚,感受一下正常的厚度和彈性,當某些疾病發生,影響皮膚厚度改變時,你也可以查覺得到喔!

變厚  皮膚長期受刺激(如慢性發炎、長期過敏、疥癬或黴菌等皮膚病久未治療、某些自體免疫性疾病、微量元素缺乏或某些內分泌疾病)會導致患病部位皮膚角質化,不只厚度增加,也可能伴隨脫毛、多屑、發紅或表皮色素沈著、顏色變深,需由醫師加以診斷,確認為何種皮膚病再進行治療。

變薄  多數為內在原因導致,如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、腦下垂體病變、遺傳性膠原蛋白缺乏,同樣可能伴隨脫毛、表皮色素沈著、顏色變深,需做進一步檢查確認病因。
打打鬧鬧受傷後,傷口感染也會造成的腫塊。

腫塊
皮膚出現腫塊當然也是不正常的。而腫塊的多樣性,包括打完預防針、過幾天注射部位發生延遲性過敏腫起;接觸過敏原幾小時內臉嘴部急性過敏腫脹;耳道問題導致過度甩頭或搔抓、耳朵血管破裂引發耳血腫;傷口感染、細菌上行引起周邊淋巴結腫;咳嗽或吠叫、用力過度導致氣管破裂或疝氣而有皮下氣腫或疝氣腫;肘關節和踝關節若受力過度或受傷可能會有關節囊腫;乃至各種皮膚原發的或轉移的良性或惡性腫瘤;真是五花八門,一言難盡。而觀察重點主要在於是否在一兩天內突然腫起,或幾星期、幾個月間慢慢腫大;發現腫塊前幾天內,生活中有無特別狀況如碰撞、打針、受傷、點香精油等,可提供醫師做為參考。

膚色改變
貓狗皮膚、毛色、鼻頭和趾甲的顏色,通常在一歲以前,接近發育期尾聲時,色澤都會固定下來。之後隨著年紀增長、營養狀況、接受日照長短等因素,在毛色和鼻頭顏色上,會有輕微轉變,多半為褪色,但程度輕微。若有明顯程度的膚色改變,應視為一種警訊,可與醫師討論。常見引起膚色改變的皮膚問題有過敏引起的皮膚泛紅、內分泌疾病導致皮膚黑色素沈澱、顏色加深;凝血功能障礙出現皮膚多處皮下瘀血紫青;肝膽問題的黃疸導致皮膚發黃;及自體免疫疾病引發皮膚黑色素減退變白等;若曾經有過皮膚深層創傷或感染(如膿皮症),治癒後也可見到皮膚黑色素沈澱及再生的毛顏色改變等現象。


皮膚問題種類繁多,表現出的外觀症狀也是林林總總,有些甚至牽涉到體內的其他疾病,因此不能單憑其中一種症狀推斷問題,必須由醫師綜合研判,有時會配合其他檢查,正確診斷才能適當治療。
皮膚病治療過程也許費時費事,需要寶貝主人們多加耐心配合。希望透過平時細心保養、留心觀察,病時耐心處理、持之以恆,所有貓狗寶貝都能擁有一身亮麗傲人的皮毛!


沒有留言:

版權聲明

《醫盟的寵物語》由中華獸醫師聯盟協會發行。《汪喵的健診室》由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發行。所刊載之全部編輯內容為版權所有,非經本刊同意,不得做任何形式之轉載或複製。
服務信箱: catswonderland@gmail.com